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》2.0版发布

发布时间:09-17

9月15日,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,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》2.0版(以下简称《框架》2.0版)正式发布。

落实《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》,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》1.0版(以下简称《框架》)于2024年9月发布,并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。一年来,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发展迅速,为应对新机遇新挑战,在国家网信办指导下,由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牵头组织人工智能专业机构、科研院所、行业企业联合制定了《框架》2.0版。作为全国网安标委技术文件,《框架》2.0版在2024年《框架》基础上,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实践,持续跟踪风险变化,完善优化风险分类,研究探索风险分级,动态调整更新防范治理措施。

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负责同志表示,《框架》2.0版的发布,顺应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潮流,统筹技术创新与治理实践,在人工智能安全、伦理、治理等方面不断深化共识,促进形成安全、可信、可控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,构建跨国界、跨领域、跨行业的协同治理格局。同时,有助于推进多边机制下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合作,推动世界范围内技术成果的普惠共享,确保人类社会共享人工智能发展的红利。

企数仓附主要内容如下:

  • 治理原则:明确了五大原则,包括包容审慎,即为创新留容错空间,严守安全底线;敏捷识险,即多维度梳险、分级应对;技管融合,即明确多方责任,联动政府、行业、社会;开放合作,即构建全球治理共识;可信防失控,即确保 AI 始终受人类控制。
  • 风险分类:涵盖三类核心风险,分别是技术内生风险、技术应用风险和应用衍生风险。技术内生风险包括模型算法(可解释性不足、偏见、鲁棒性弱等)和数据安全(违规收集、内容不当、标注不规范、信息泄露)等方面的风险;技术应用风险包括网络系统(组件算力、供应链、攻击滥用)、信息内容(违法输出、混淆事实)、现实安全(关键设施风险、犯罪利用、核生化武器知识失控)、认知安全(信息茧房、认知战)等方面的风险;应用衍生风险包括社会环境(就业冲击、资源消耗)和伦理(偏见加剧、创新抑制、科研伦理、沉迷依赖、秩序挑战、失控风险)等方面的风险。此外,框架还同步提出 “低、一般、较大、重大、特别重大” 五级风险分级标准,基于应用场景、智能化水平、规模评估。
  • 技术应对措施:针对三类风险精准施策,如提升模型可解释性与鲁棒性、规范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、强化供应链防护、建立 “熔断” 机制、研发 AIGC 检测技术等。
  • 综合治理措施:提出了 14 项跨维度举措,包括健全法律法规、构建伦理准则、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、开源与供应链安全、应用分类分级管理、AIGC 溯源、安全测评体系、风险信息共享、人才培养、国际合作等。
  • 安全指引:覆盖 AI 全链条,包括模型算法研发(安全设计、数据合规、测试验证)、应用建设部署(供应链校验、权限管控)、运行管理(人工复核、日志留存、应急演练)、访问使用(风险认知、隐私保护)。

企数仓附全文地址:

https://www.cac.gov.cn/2025-09/15/c_1759653448369123.htm

好文章,赞一下
9370
人工导购
咨询服务